专题拓展_奖助体系、资助育人
专题拓展_奖助体系、资助育人
飞鸟老师点评
本文详细介绍了高校奖助体系和资助育人理论,其中奖助体系是选择题的高频考点,资助育人在主观题中经常考察,应予以重视。
TIPS
在文件部分,有老师精心绘制、标注的思维导图和知识点,橙色代表这部分内容常考客观题;绿色代表重点论述;蓝色代表这部分内容常考简答题;灰色部分代表注释。
【文件】
国家资助体系
一、资助体系简介(奖、勤、助、贷、补、免)
1.“奖”,指奖学金。本专科生有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研究生有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和学业奖学金。
2.“勤”,指勤工助学。本专科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从事高校提供的勤工助学,研究生可以申请从事助教、助研、助管和兼职辅导员的“三助一辅”岗位津贴。(哪三助一辅?经常考客观题)
3.“助”,指助学金。本专科生和研究生都有国家助学金。除了国家级奖助学金之外,各地各高校还设有各级各类奖学金、助学金。
4.“贷”,指助学贷款。有生源地和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两种,本专科生、研究生都可以申请。
5.“补”,指补贴。有路费和生活费补助,有特殊困难补助、伙食补贴等,有毕业后应征入伍或基层就业的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政策,还有退役士兵学费资助政策。
6.“免”,指免除或暂缓缴费。包括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减免政策、新生入学“绿色通道”暂缓缴费等。
二、国家奖学金
1.国家奖学金由中央政府出资设立,用于奖励高校全日制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学生(以下简称学生)中特别优秀的学生。
2.最终审批部门:国家教育部。
3.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奖励标准分别为每人每年1万元、2万元、3万元。
4.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学生为高校在校生中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的学生。
5.同一学年内,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同时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但不能同时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是冲突的,经常考客观题)
三、国家励志奖学金
1.国家励志奖学金是为了激励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的,奖励资助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奖学金。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国家励志奖学金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负担。地方所属高校国家励志奖学金所需资金根据各地财力及生源状况由中央与地方财政按比例分担。
2.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6000元。资助覆盖面本科生3%,高职学生3.3%。
3.国家励志奖学金用于奖励资助高校全日制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学生中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且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的学生。
4.同一学年内,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学生,可以同时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但不能同时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是冲突的,经常考客观题)
四、勤工助学
1.勤工助学活动必须坚持“立足校园、服务社会”的宗旨,按照学有余力、自愿申请、信息公开、扶困优先、竞争上岗、遵纪守法的原则,由学校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和学生正常学习的前提下有组织地开展。
2.学生参加勤工助学不应当影响学业,原则上每周不超过8小时,每月不超过40小时。
3.学生参加校内固定岗位的勤工助学,其劳动报酬由学校按月计算。每月40个工时的酬金原则上不低于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制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或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可以适当上下浮动。学生参加校内临时岗位的勤工助学,其劳动报酬由学校按小时计算。每小时酬金原则上不低于12元人民币。学生参加校外勤工助学的酬金标准不低于学校所在地政府或有关部门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具体数额由用人单位、学校与学生协商确定,并写进聘用协议。
五、国家助学金
1.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高校全日制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助学金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国家助学金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负担。地方所属高校国家助学金所需资金根据各地财力及生源状况由中央与地方财政按比例分担。
2.国家助学金主要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费用开支。国家助学金的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3700元,具体标准在每生每年2000-4000元范围内确定,可以分为2-3 档;资助面:本科生20%,高职院校23.7%。
3.试行公费教育的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师范类专业学生,不再同时获得国家助学金。
4.高校应按月将国家助学金发放到受助学生手中。(助学金按月发放,奖学金一次性发放)
六、国家助学贷款
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申请办理国家助学贷款,解决学费与住宿费,本科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20000元。研究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25000元。国家助学贷款包括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与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
2.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需要共同借贷人,由双方共同还款,而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无需共同借贷人,是以个人名义申请的,还款人是本人。
3.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在同一学年内不得重复申请获得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只能选择申请办理其中一种贷款。全日制研究生原则上申请办理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
4.最长还款期限:学制+15年,最长不超过22年(经常考客观题)
5.还本宽限期:5年。借款学生毕业当年不再继续攻读学位的,与经办机构和经办银行确认还款计划时,可选择使用还本宽限期。还本宽限期内借款学生只需偿还利息,无需偿还贷款本金。还本宽限期从还款计划确认开始,计算至借款学生毕业后第60个月底。在还款期内继续攻读学位的借款学生再读学位毕业后,仍可享受60个月的还本宽限期。
七、学费代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
高等学校学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及学费减免的标准:
1.高校学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国家资助资金,全部由中央财政安排
2.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及学费减免标准,本专科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20000元,研究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25000元。
高等学校毕业生赴基层单位就业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标准,以及退役士兵学费资助标准:
1.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服务期在3年以上(含3年)的其学费由国家实行代偿。
2.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及学费减免标准,本专科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20000元,研究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25000元。
3.国家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的获得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格的高校毕业生采取分年度代偿的办法,学生毕业后每年代偿学费或国家助学贷款总额的1/3,3年代偿完毕。
八、学费减免
1.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
师范生公费教育是指国家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以下简称部属师范大学)面向师范专业本科生实行的,由中央财政承担其在校期间学费、住宿费并给予生活费补助的培养管理制度。
公费师范生毕业后一般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学任教,并承诺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6年以上。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公费师范生,应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至少1年。国家鼓励公费师范生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优惠政策:一是事业编制省内统筹调剂使用制度有关要求,通过优先利用空编接收等办法,在现有事业编制总量内,由中央财政承担公费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补助;二是按照建立“动态调整、周转使用”妥善解决公费师范生到中小学任教所需编制;三是公费师范生在协议规定服务期内,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可在学校间流动或从事教育管理工作;四是公费师范生按协议履约任教满一学期后,可免试攻读非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减免政策
国家对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中部分确因经济条件所限,交纳学费有困难的学生,特别是其中的孤残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及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等,实行减免学费政策。其中在校月收入(包括各种奖学金和各种补贴)已低于学校所在地区居民的平均最低生活水准线,学习和生活经济条件特别困难的学生免收全部学费;对其他一般困难的学生可适当减收部分学费。具体减免办法由省级教育、物价、财政部门制定。
3.“绿色通道”
“绿色通道”是确保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顺利入学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具体为,被录取入学的新生,因经济困难无法缴纳学杂费的,经批准后暂缓缴纳学杂费,先进入学校学习,之后学校帮助这部分学生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方式来解决经济困难的一种制度。
资助育人
(以下内容摘抄自62号令中资助育人部分,在回答校园贷,贫困生资助等方面的问题中可以借鉴引用)
把“扶困”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建立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实现无偿资助与有偿资助、显性资助与隐性资助的有机融合,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点击查看出处)
加强资助工作顶层设计,建立资助管理规范,完善勤工助学管理办法,构建资助对象、资助标准、资金分配、资金发放协调联动的精准资助工作体系。
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全四级资助认定工作机制,采用家访、大数据分析和谈心谈话等方式,合理确定认定标准,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实施动态管理。
坚持资助育人导向,在奖学金评选发放环节,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成绩、创新发展、社会实践及道德品质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培养学生奋斗精神和感恩意识。
在国家助学金申请发放环节,深入开展励志教育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意识。
在国家助学贷款办理过程中,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和金融常识教育,培养学生法律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和契约精神。
在勤工助学活动开展环节,着力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创新创业的进取精神。
在基层就业、应征入伍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等工作环节中,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
创新资助育人形式,实施“发展型资助的育人行动计划”“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素养培育计划”,开展“助学﹒筑梦﹒铸人”“诚信校园行”等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担任“学生资助宣传大使”。培育建设一批“发展型资助的育人示范项目”,推选展示资助育人优秀案例和先进人物。(👉点击查看出处)
【真题再现】
一、选择题
二、论述题
🧑🏻飞鸟老师讲答题思路:👉点击查看论述题答题方法
[论述]辅导员如何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和育人工作?
出题学校答案思维导图视频讲解[论述]辅导员要如何处理学生中的“贫富差距”问题?
答案
三、案例分析、突发事件处理
🧑🏻飞鸟老师讲答题思路:👉点击查看案例分析、突发事件题答题方法
[案例]大一学生小王入学初向辅导员递交了家庭困难情况调查表,显示父母均务农,家庭每年人均收入很低。但是他跟辅导员说:不愿意申请国家助学贷款,觉得借钱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辅导员为其推荐了食堂清洁员的一个勤工助学岗位,他却找到辅导员认为做清洁员很没有面子,希望能够把他调换到图书馆阅览室去值班,这样他就能够有更多的时间用来学习,作为他的辅导员你该如何开展工作?
出题学校答案出处思维导图视频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