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7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
TIPS
在文件部分,有老师精心绘制、标注的思维导图和知识点,橙色代表这部分内容常考客观题;绿色代表重点论述;蓝色代表这部分内容常考简答题;灰色部分代表注释。
【文件内容】
背景:六尺巷位于中国安徽省桐城市,是一条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窄巷。其名字“六尺”源于一段广为流传的谦让佳话。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与吴姓富豪的宅邸相邻。由于双方所争执的三尺空地年代久远,归属问题难以考证。当吴家计划重修房舍并欲占用该空地时,张家提出了异议,双方因此陷入了争执。张家甚至致信远在京城的张英,希望他能利用自身地位为家族争取更多权益。然而,张英并未利用自己的官位和权势来压制对方,而是以一种更为高尚的方式处理。他深思熟虑后,回信写下一首打油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诗表达了张英对于名利与争斗的淡泊态度,以及对于邻里和睦的渴望。张英的家人收到信后,深感其意,于是主动让出空地,展现出了先行礼让的高风亮节。吴家见状,也被张家的宽容所感动,也向后让出三尺,争端由此平息,六尺巷因此得名。
2024年10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六尺巷,重温张吴礼让典故,察看桐城历史文化展陈。习近平总书记说,来这里看一看,很有感触。六尺巷承载着中国古人的历史智慧,要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互礼让、以和为贵,解决好民生问题,化解好社会矛盾,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六尺巷”精神:“谦和礼让” “和为贵”。
“六尺巷调解法”:“听、辨、劝、借、让、和”六步工作流程。“听”是指倾听双方当事人陈诉;“辨”是指释法明理、明辨是非;“劝”是借力传统文化对矛盾纠纷主体进行劝导;“借”是指借用多方力量参与矛盾化解;“让”是“六尺巷”典故文化的重要体现。强调通过互谅互让、强者先让的方式,平息矛盾纷争,并塑造“得理可让人”的良好氛围。“和”即当事人握手言和,实现息讼解纷和关系修复。
“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以“党建领事、礼让和事、群众说事、多元解事、网格管事、群力防事”为核心内容,通过党建引领、文化浸润、多元共治等方式,实现了矛盾纠纷的有效化解和基层治理的全面提升。
【真题预测】
一、论述题
作为辅导员,阐述如何应用六尺巷调解工作法解决学生日常管理问题?
答案
二、作文题
2024年10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六尺巷,重温张吴礼让典故,察看桐城历史文化展陈。习近平总书记说,来这里看一看,很有感触。六尺巷承载着中国古人的历史智慧,要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互礼让、以和为贵,解决好民生问题,化解好社会矛盾,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请以高校辅导员的“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