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突发事件处理专项训练
案例分析、突发事件处理专项训练
一、题型概述
案例分析往往解决的是一类特殊现象,比如学生入党、贫困生心理异常、学业受阻、宿舍关系不当等。其基本理论、基本工作方向是基于思政相关工作方法(30%)和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的相关内容(70%)。在答题时,尽量要基于相关理论,但同时也要针对性地对个案做出调整,凸显出一定的操作性、情境性、技巧性,以显示出考生对理论知识的熟悉程度、实操能力和应变能力。
危机事件处理的题目特点是预设情景往往特别危急,需要立刻采取行动,否则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后果,答题套路比较单一,相对容易一些。
不论是案例分析还是危机事件处理,笔试作答时一般应包含如下几个部分(答题时要明确写出):
1.问题本质。分析案例中涉及的问题,将其归类到辅导员九大工作职责中。例如:对本案例初步分析后,发现该案例是一起由舍友打游戏影响休息引起的宿舍矛盾,属于辅导员职责中的日常事务管理。
2.解决思路。针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简明扼要地列举解决思路。
3.解决措施。将解决思路中的各个点,进行扩充。
4.经验启示。通过这个案例,可以反思借鉴的地方,回答内容一般要拔高。
案例分析和危机事件处理在具体回答时上又有所区别,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二、案例分析答题方法
1. 学生违反规定类题目(如,宿舍管理、考试违纪)
可以遵循16号令中,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教书与育人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从管理、教育、服务三个角度,个体和群体两个层面进行解答。
(1)个体层面:
管理:依据学校管理制度给学生讲明利害,必要时要依规给予处分;
教育:不仅仅给了处分就结束,而是通过这个事件给学生讲道理、摆事实,达到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目的,这才能起到育人的作用;这部分可以将之前各专题中的理论巧妙应用进来。
服务:不仅要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还要为学生办实事,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比如学生说讨厌学校拉壮丁式的活动参与方式,那我们能不能思考下有没有其他方法既能满足活动参与要求又能让学生自愿参加?学生在宿舍使用大功率电器,是不是因为学校自身就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吹风机使用诉求?
(2)群体层面:
可以参考相应专题中简答题和论述题中关于“怎么做”的回答,这样既突出了理论性,也不至于跑偏。比如解决资助育人,可以从普及宣传国家资助体系、全面、公平、公正地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强化资助育人作用、做好资助生的心理疏导这几个层面进行回答。
2. 意识形态类的题目(如,学生宣扬西方普世观点)
可以采用引蛇出洞的方式,先不表明观点,学生讲概念,就从具体找突破;学生纠结细节,就从宏观把控上做阐述,从个体和群体两个层面进行解答。
(1)个体层面:
通过列举西方殖民扩张历史的实际,直接揭露“普世价值”幌子下掩盖的是侵略、掠夺和灾难;再通过列举建党百年四个伟大成就说明中国道路的优势,从而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
(2)群体层面:
同样地可以参考相应专题中简答题和论述题中关于“怎么做”的答案,道理相同。
3. 专业类题目(如学生党建、学生资助、宿舍矛盾、恋爱指导、校园贷、电信诈骗、就业指导)
这类问题往往套路化比较明显,并且答题时一般要借鉴“文件领学5:学生日常事务管理”中对应的理论。我们总结了一些高频考题供大家学习、总结,在考试中遇到相似的题目可以进行套用。
三、危机事件处理答题方法
43号令中关于辅导员危机处理的工作职责是这么要求的:对校园危机事件进行初步处理,稳定局面控制事态发展,及时掌握危机事件信息并按程序上报,参与危机事件后期应对及总结研究分析。
因此,回答危机事件处理类题目,一方面要按照重在突出答题的流程性,另一方面不要过度答题,做很多辅导员无法实现的事情。
一般按此时此刻和那时那刻两个维度进行回答。
“此时此刻”处理的核心问题是救人,即危机事件应对。要求辅导员第一时间研判形势,赶赴现场并及时汇报,执行预案,初步处理稳定局面。
“那时那刻”处理的核心是深入分析诱因,对症下药,及时跟进,由点及面。要求辅导员跟进问题,找准根源、加强管理、消除影响、有效疏导,可以参考相应专题中简答和论述题中关于“怎么做”的答案,显示理论功底。